《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微课、直尺、绳子、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直尺、绳子、圆形纸片、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圆。关于圆,古人对它研究也很深。2400多年前,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墨子,他写了一本书,书上有一句话———小圆之圆与大圆之圆同。(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相同)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圆与大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想) 师:下面我们就来开启小圆与大圆的相同之旅。 【设计意图:引用墨子的一句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讨本课的内容。】 二、研究圆的周长 (一)认识周长,理解含义 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那什么是周长?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出示)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谁能到前面来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周长。(请三个学生到讲台分别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请看(出示教材的圆桌和菜板),“要在圆桌和菜板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什么呢?(圆的周长)(课件,板书课题) 师:对了,像这样,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粘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齐读圆的周长的概念。 (二)微课演示,感知方法 1.展示方法 师:你会测量圆的周长吗?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滚动法和绳绕法) 师:让我们来再看一看微课,怎样利用滚动法和绳绕法测量圆的周长。(播放微课,直观演示滚动法和绳绕法) 2.渗透思想 师: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但是刚才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最后都是求一条线段的长度,这说明我们可以把曲线化成一条线段来测量圆的周长,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学上称为“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设计意图:通过小微课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滚动法和绳绕法测量圆的周长,帮助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局限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请看(课件展示) 师:这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摆出的圆形大花坛,要测量这个花坛的周长,如果用滚动法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用绳绕法测量,就需要很长的绳子,显得不太方便;再看,这是广州的圆大厦,要测量它的周长,如果用滚动法也是不可能,如果用绳绕法,也需要很长的绳子,而且在测量的时候也很危险。 师:那么能不能想出一种方法能算出圆的周长?(学生说能)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和老师的演示让学生知道滚动法和绳绕法的局限性,又不断制造矛盾,"逼"着学生探求新知】 (三)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猜想 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有关、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那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圆的周长的大小会和谁有关系呢? 生:会与直径、半径有关系 师:真的与直径有关吗?请看课件。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圆的直径在增加,周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