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7655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11-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46985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社会,治理
  • cover
(课件网) 课 堂 导 入 你知道现当今政府是如何掌握人口情况的吗? 人口普查 户口簿 身份证 说一说 那么,古代中国政府又是如何掌握人口情况的呢?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重难点】 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基层管理组织的功能和特点; 2.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内容和评价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壹 基层治理的基石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朝代 主要史实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自主学习:概括历代户籍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 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编排民户,“户籍相伍” 分类登记制度 专人主管,编户齐民 豪强争民,户籍散乱 黄籍、白籍、“土断” “大索貌阅” 管理严格,三年一造 主客分籍,主户增加 按职定籍,世代相袭 继承元朝,建立“黄册” 相对松弛,永停编审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里耶秦简户籍简 东成户人士五夫 妻大女子沙 子小女子泽若 子小女子伤 问题:为什么历代高度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 户籍是征发赋役的依据。古代政府掌握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维系统治。 思 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战国时期: 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为户籍相伍” ———秦献公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反映出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得到了全面加强,从而也为专制主义集权奠定了基础。 2.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等级性、不平等性 ◎里耶秦户籍简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湖南迁陵县里耶秦简 里耶秦简属于哪种史料? 属于文献史料。 ①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②商鞅变法时期,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 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3.汉朝: 编户齐民 (1)管理:丞相助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登记: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3)维护: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特点:行政管理与赋税一体化 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原因 材料: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吴钩《户籍上的中国》 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4.东晋: 黄籍、白籍和土断 历史纵横 东晋的黄籍和白籍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3)原因: ①社会动乱和人口流动打破了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南渡北方大族不愿泯灭南北界限,因此分黄、白籍登记。 ②江南开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为保障赋役征发,封建政府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重新制定新型户籍分类标准。 (1)原因:为了区分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和外来流民,东晋时期分别用黄籍和白籍登记户籍加以区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