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爱大自然》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游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声音为主题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声音的感知与探索能力。教材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听觉体验和创造性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之美。教材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具有以下特点: 认知特征: 好奇心强,对声音现象充满探索欲望 模仿能力强,但声音控制能力有待提升 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维持兴趣 已有基础: 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声音 具备基本的听辨能力 掌握简单的声音模仿技巧 学习需求: 渴望通过游戏方式学习 需要具体形象的教学引导 期待动手实践的机会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敏锐感知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体会其中蕴含的美感,培养对自然声音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运用声音或简单打击乐器准确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掌握基本的声音表现技巧,展现个人对自然声音的理解和表达。 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自然界的声音,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声音创作与编排。 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声音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建立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准确识别和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培养声音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声音和打击乐器进行创造性表现,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实现艺术创新。 教学方法: 游戏法:通过趣味性的声音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示范法: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模仿方法 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声音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电脑 投影仪 音响设备 教学资源: 自然声音音频素材库 动植物图片卡片 自然场景背景图片 乐器用具: 小鼓 铃鼓 三角铁 沙锤等打击乐器 教学辅助材料: 评分表 活动指导卡 课堂记录表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创设情境: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段美妙的森林音乐。想象自己正漫步在绿树环绕的森林里,感受着大自然的声音。" (播放森林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引导体验: 教师:"睁开眼睛,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分享听觉体验) 导入主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声音世界,做一次有趣的声音探索之旅。"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感知阶段 "声音猜猜猜"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会播放一些声音,请你们仔细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依次播放鸟叫声、流水声、风声等自然声音) 图片联系: 教师展示与声音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声音与图像的联系。 "看到这些图片,你们能说说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 探究阶段 分组模仿: 将全班分为4-5个小组,每组选择不同的自然声音进行模仿。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当小小配音员,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自然。" 声音特点探讨: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声音的特点: 响度的变化 音色的区别 节奏的快慢 身体声势表现: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现这些声音,比如用手掌摩擦表现风声,用手指敲击桌面表现雨滴声。" 示范阶段 乐器演示: 教师示范如何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创造自然声音: 用三角铁模仿溪流声 用沙锤模仿雨声 用小鼓模仿雷声 创作指导: 教师:"现在请各小组选择合适的乐器,创作属于自己的'大自然交响乐'。记住要互相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