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62659

1 鲧禹治水 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591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鲧禹,治水,教案
  • cover
1. 认读“壤、霆、浃”个生字,会写“禹、汪、壤、烫、浃”个生字。理解“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4.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主要内容:介绍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 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壤 (2)比较字形:壤嚷攘 4理解词语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地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1让学生抄写、积累喜欢的词语。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一、复习引入 认读词语 苦苦哀求 毫不理会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天寒地冻 毫不在乎 兴奋不已 欢呼雀跃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1)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他们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体会 (1)交流一:鲧治水的理由。 ①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相关的水灾资料片。 ②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2)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息壤”是什么宝物?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②你怎么评价鲧? 【对于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既要看到他的善良,不惧危险,又要看到他投机取巧的错误。】 (3)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的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 治洪前: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主“走遍”“摸清”“导引洪水流入大海”等语句,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 治洪开始: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赢得人们的响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 治洪过程: a.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b. 参考资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 家门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