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28404

【教学评一体化】7.2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1-0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90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学,一体化,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7.2 万有引力定律--大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班级五中 高一年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认识在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大胆猜想与严格求证的重要性 知道万有引力存在于任意两个物体间,知道其表达式和适用范围,知道公式中的r的物理意义,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相关问题 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量方法及其测定在科学史上的重大意义 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是对前一节课内容的延伸,也是下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教材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通过月—地检验让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亲自证实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遵守相同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内容的分析学习,让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性质和适用条件,重点学会用定律解决相关题型。为下一节打好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开普勒三定律等,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同时,近几年我国在航天事业上成就突飞猛进,这对学生学习关与宇宙、航天、卫星等相关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本节课打下了基础,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天体运动知识的学习兴趣,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思维能力和简单问题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将物理模型和数学知识相结合进行简单推导的能力,有一定的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但是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简单理解上,对问题的本质深入探究能力有所不足,对数模结合问题的推导能力有所欠缺。 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思维,体会本节是一种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相结合的推理知识建构结构,同时让学生明白,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行星按一定轨道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万有引力,明白万有引力定律在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牛顿万有引力提供了描述和预测远距离物体间引力影响的数学模型。 科学思维:通过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和推导、验证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通过对万有引力的发现和推导、验证总结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提出、交流、解释、证据、反思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受自然界任何物体间引力的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通过演绎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和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永不知足的精神和发现真理的曲折与艰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活动一:导入新课 (一)检测导学案完成情况 1.检查前一节课后习题完成情况: 2.小组讨论导学案复习内容。 (1)巡视导前一节的课后习题情况; (2)必要时可选讲导学案复习内容。 (1)小组长统计组内得分情况; (2)小组讨论导学案复习内容。 (1)导学案完成小组评分; (2)表扬完成优秀的同学; (3)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通过月—地检验证明了天上行星之间的引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2、能通过建立简单的圆周运动模型来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3、能准确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卡文迪许通过扭称测出了引力常量并明白万有引力常量的意义。 让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根据目标,学生自我评价得失情况。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