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30220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11-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138811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哲学与文化,必修,统编,政治,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思维/意识/认识 唯物论 联系、发展、矛盾 辩证法(规律1.2.3.4.5) 怎么将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中的存在? 实践 认识论 这门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学问又叫做? 1.两者区别 2.两者联系 第四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 ———解读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政策 ONE 01 (一)什么叫认识 主体 ≠动物 人类特有 01 02 客体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03 04 性质 ≠被动的反映 积极的反映 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主观的,都有正误之分,都只能起指导性作用,而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区别: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 对数据的相关分析解读: 提炼总结人口老龄化等概念; 推测2050年我国人口状况; …… 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 从视频中直观看到的我国人口、生育率、人口结构的各项数据! 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 观看视频后对数据的相关分析解读:提炼总结人口老龄化等概念;推测2050年我国人口状况? 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 发展、深化 依赖于 两种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练习册p31(2) 总结一:认识 1.含义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区别: 含义、形式不同; 地位不同:前者为认识的初级阶段,后者为高级阶段。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1982年 2015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 “只生一个好” 2015年10月,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全面二胎” 2021 2021年5月31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三孩政策” 你知道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应对政策是什么吗? 思考: 人口政策的实施属于什么活动? 人口政策是属于认识还是实践? 实践 总结二:实践 1.含义 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主体 对象 直接现实性活动: 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在 注意: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 设计方案(主观) 修建桥梁(实践) 桥梁(客观)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港珠澳工程建设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我国第一部民法典问世 变革社会的实践 航空航天实验仓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完成练习册p31(1)题 1.猩猩用树枝勾食蚂蚁 2.改革开放 3.学生听课 4.教师上课 5.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 6.科学家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 × √ √ √ 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