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39501

选择性必修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41407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选择性,必修,14课,当代,中国,外交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习目标】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认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本课线索 第 部分 壹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至50年代 1、背景 阅读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概括外交诉求 材料二: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 ———郭永虎,张杨《社会主义外交观》 (1)国际 : 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封锁政策;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国内: 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屈辱的外交; 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外交诉求: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特点: 具体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平等性 革命性 结盟性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平等性、革命性、结盟性及意识形态色彩、过渡性。 总方针: 具体内容: 2、外交方针 重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革命外交 问题思考: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1)原因: ①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遏制中国。 ③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 ④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2)影响: 积极:①赢得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②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③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④维护世界和平。 消极:①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造成外交战略不平衡;②苏联模式与其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问题思考:“一边倒”和独立自主是否矛盾?谈谈你对该政策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新生国家的利益和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意识形态恰好高度统一。不过,这种一致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一边倒”就短期而言,无疑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就长期发展而论,却并不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主要是它造成了外交战略上的不平衡,不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普遍交往。同时,在这一个格局下,新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对象是苏联和东欧各国,是发达国家中不发达的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一部分,其消极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