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43451

4.5 解决问题 (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10-1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788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三年级,上册,数学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学科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针对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结合生活情境,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师:小女孩和妈妈去家电超市购物。看,她们买了什么?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表中信息,准确找到商品价格。 预设1:他们买了三样东西,分别是护眼灯、吹风机和空调扇。 预设2: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买空调扇和吹风机一共要多少钱? 预设2:吹风机比护眼灯贵多少钱? 预设3:买这三种商品一共多少钱? 预设4:买这三种商品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 学生分析后得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明确: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只要有个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用估算来解决;买这三种商品一共多少钱必须精确计算。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预设: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吹风机的价格是225元,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 2、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①交流“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师: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你们是怎么算的? 我们可以把166元看作170元,把225元看作230元,把558元看作560元,这样一共需要准备170+230+560=960(元)。也就是说妈妈准备960元够用了。 教师提示:要知道准备多少钱才够,估的时候一般都往大估。 预设1:170+230+560 预设2:200+250+600 =400+560 =450+600 =960(元) =1050(元) 师生讨论:为什么估得的结果是960元或1050元就一定够了?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往大估”能满足购物需要即可。 ②交流“买这三种商品一共多少钱”。 分别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计算166+225+558时,学生可能会用2个小竖式或者1个大竖式,注意细心计算。 166+225+558=949(元) 回顾与反思。 师:比较刚才解答的两个问题,想一想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3、牛刀小试 (1) 买这三件物品,准备500元够吗? (2) 买这三件物品,实际要花多少元? 三、拓展延伸 变式练习一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462+278= 444-356= 496+208= 变式练习二 如果买下面商品中的任意两种,准备多少钱就够了?(先估一估,再算算。) 四、巩固练习 1.一条公路长856米,修了485米后,没有修的比修好的短多少米? 2.芳芳家今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她家的大豆和玉米共收获了多少千克? 3.图书室借出345本书后,还剩505本,然后又还回267本。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书? 能力提升 4.运动场上正在进行800米跑决赛。跑在第一位的已经跑了702米,跑在第二位的已经跑了688米。 (1)此时跑在第一位的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2)此时跑在第二位的落后跑在第一位的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45页第6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预言而不能”的时候,我就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