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47951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二)语文试卷(PDF版,含解析)

日期:2025-01-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439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云南省,质量,PDF,试卷,语文,监测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析】C.由原文“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可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看”是起领起的作用,所以应重读且停顿。故选C。 2.(3分)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 【解析】A.由“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可知是“有时不完全”,选项说“往往”,程度不一致,此项错误。B.由“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可知此项正确。C.由“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可知“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仍是值得学习的。此项错误。D.“都取决于朗诵者是否‘长言’”错误。由原文“责任当然不能完全在诵诗人,毛病恐怕大半还是在诗本身”可知,还与诗人们写的诗作有关。此项错误。 3.(3分)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A.由“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便与‘韵’相伴而生。至于这种音乐性有没有在‘声’的方面也形成规律性的表现,向来没有定论,但至少在一些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痕迹”可推断此项正确。B.由“南朝沈约等人所提出的‘四声八病’之说。比如这一理论规定五言诗的十字内,如果有‘月’字,就不能有‘鱼’‘元’等字,否则就属于‘声病’”可知此项正确。C.由“到了唐代……‘声’的问题便由消极的‘声病’防范变成积极的‘声律’营构。很多诗人在创作中都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一些汉字的声母,以此来形成与韵律相呼应的声律之美”可知此项正确。D.“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错误。由原文“唐诗中此类诗例非常丰富,这也就告诉我们,让相同或相似的声母在一句中反复出现,以营造一种‘声情并茂’的效果,对于早期的文学作品而言,或许还只是无意识的行为,但在唐诗里,俨然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诉求”可知,选项说法错误。 4.(4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声律是一种将唐诗中有意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声母字与同一诗句中的其他音节错综对比、和谐呼应而形成的音律现象。(信息齐全2分,格式正确2分) 5.(6分)本题考查学生课本知识的掌握及理解并运用文章信息的能力。 【答案】①韵律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分为四个节拍,划分为二二二一,一词一顿,充满韵律感。②音乐美:上句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同时使用叠词“萧萧”“滚滚”,点缀在诗句中,成为和谐的整体。③情韵美:读音上,“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开口度小,易与凄婉之情吻合,“萧萧”“滚滚”从读音上给人深沉厚重之感,符合全诗深沉苍凉的基调。④情韵美:情感上,“无边”和“不尽”营造了苍凉辽阔的氛围,“落木”与“长江”更添悲凉与深沉之感,“萧萧”与“滚滚”的叠用让作者无尽的悲愁可听可视,使本联表现出诗人深沉苍凉的悲情,也为下文“万里悲秋”张本。(答对一点得2分,③④任答对一点即可,有其他答案的,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3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所以才有了本小说中故事的发生”不正确,前后构不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故选A。 7.(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都用细腻、生动的语言表现人物”不正确,本文语言自然质朴,毫无生动的语言特点;《哦,香雪》属散文化小说,语言较为生动。故选C。 8.(4分)①刚收到汇款单时,达师傅猜测汇款单的主人;②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