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年级上册古诗整合复习 山水田园类 01 咏史怀古类 02 边塞征战类 03 爱国忧民类 04 送别酬答类 05 咏物抒怀类 07 即事感怀类 06 王绩《野望》: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陶渊明《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描写了清新的自然风光,传达出诗人轻松闲适的心境。 欧阳修《采桑子》: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 李清照《如梦令》: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山水田园类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表现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赏析】颔联颈联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颔联远景、静态描写,侧重宏观描绘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寓情于景,进一步渲染诗人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转而写人,近景、动态描写,反衬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 【写作手法】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直抒胸臆。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主旨】这首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在闲逸的情调中,表现了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心境。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作背景】陶渊明曾做过几次官,但因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后辞官回家,归隐田园。《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赏析】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如此,这样。 修辞:运用设问,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写出了诗人虽身处闹市,却不受尘俗的烦扰的原因是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赏析】以对客观景物“菊”“南山”的描写衬托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和与世无争的情怀。 闲适淡泊的样子。 炼字:“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这两句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山间的云气。 傍晚。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赏析】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真意”指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精神的主观“自然”,即能悠闲自在地生活,不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主旨】本诗融情入景,描绘了诗人在草庐不受世人的打扰,在南山悠闲自在的采菊生活,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