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57097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1-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55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安徽省,试题,语文,质量检测,学期,三上
  • cover
淮北市天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考虑一下社会结构的格局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形成的波纹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在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在周围画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也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而言,五服[注]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层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