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58168

部编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454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cover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7页。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主要从革命前的儿次起义和革命经过及评价几方面介绍了这次革命。第一部分“革命志士的奋斗”,讲述了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在各地组织的几次较小规模的起义,这些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可以说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群众和思想基础。第二部分“武昌起义”,介绍了武起义的经过以及起义性利后各地纷纷响应并取得硕果的史实。这些发生在1911年的一系列起义被称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课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核心素养 梳理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基本史实,认识革命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体会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阅读史料,知道徐锡麟、秋瑾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价值。(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人物。 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突破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材有明确阐述,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所述进行阐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站在历史的、全局的角度去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可引导学生先问忆三民主义的内容,然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梳理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  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为了理想听发起的几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可以先让学生用表格归纳出来.再对其进行补充介绍,通过人物事迹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关于武昌起义,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把握起义的经过和结果。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课重点,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介绍,分组探讨.从而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辛丑条约》签订岳,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革命团纷纷出现,为了推动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孙中山把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关于三民主义,你能说说它的具体内容吗 学生回顾 2.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协和医院,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孙中山之所以受人如此崇敬,仅仅是因为他提出三民主义吗 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辛亥革命,聆听1911年在中国武昌打响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枪声。 二、教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师:同盟会成立后领导了哪些革命起义 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利用表格来归纳1911年前的几次起义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1910年 孙中山、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