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69625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32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单元设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语文素养: 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2.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 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提升审美能力; 4.尝试写文学短评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掌握本词中所使用的用典手法及其作用。 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等方式掌握咏史怀古类诗词的鉴赏方法。 3.通过观看视频、片段写作、小组交流评价等活动体悟辛弃疾爱国忧时、报国无门的情感。 重难点: 1.通过阅读分析、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掌握本词中所使用的用典手法及其作用。 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等方式掌握咏史怀古类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二十三岁便以五十骑兵入数万人之金营,生擒叛贼,惊人之举,载入史册。他本是山东大汉,意欲金戈铁马,收复山河,但却成了江南游子,听取蛙声一片。 任务情境: 江苏省镇江市在古时被称作京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昌之邦”的美称。镇江市文旅局为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将加大宣传投入,深入挖掘史料文献、寻找文人古迹,突出历史记忆,打造文化古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一篇与京口相关的诗词类史料文献。作为文旅局一员,让我们来一起找寻于镇江市发展有价值的信息,共同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二)、学习任务一:走进史料文献 1.老师进行范读 2.学生进行朗读 3.写作背景 (三)、学习任务二:寻找文人古迹 通过表格小组讨论,展台展示: 原词 典故人物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 人道寄奴曾住 刘裕 元嘉草草 刘义隆 佛狸祠下 拓跋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 典故人物 相关史实 作者情感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国君,他曾在京口建立了吴国的国都,并打败了北方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对于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作者的情感肯定是仰慕歌颂,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寻找像孙仲谋这样的英雄,这说明作者也是在感慨英雄后继无人。 刘裕———刘裕的祖先移居京口,刘裕在此起事最后建立了政权,为恢复中原,刘裕曾起兵北伐,同样是英雄人物,作者的情感依旧是敬仰歌颂赞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率兵北伐收复多地,如今同样是中原沦陷,作者写此是为表达其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决心。 刘义隆———作为刘裕的儿子,出生于京口,其人好大喜功,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起兵最终导致兵败。这样的人物,作者肯定是讽刺的,同时联想刚刚提及的写作背景,韩侂胄只想借此扩大自己的权势威望,不愿认真备战,这说明作者希望当权者以史为鉴,不要草率行事,重蹈覆辙。 拓跋焘———北魏太武帝在刘宋北伐之时进行反击,一直追至京口瓜步山并在此建立了北魏行宫,后来成为了佛狸祠,“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作为侵略者的事实早已被人忘却,这里依旧在欢天喜地地祭社。映射如今被侵略、懦弱、不愿北伐苟且偷安的南宋,辛弃疾心情应该是耻辱悲哀的,他写作此句的用意也是为了告诫南宋当权者勿忘国耻。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良将廉颇,赵被秦困,赵王想启用廉颇,廉颇也想回赵率兵突围,于是赵王派使者察看其身体状况,廉颇遭小人诬陷,使者说廉颇已经年老了。廉颇与辛弃疾同为将军大将,但最终都没有被重用,作者是在借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写廉颇的意图其实也是希望当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