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74264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 课堂实录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60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示儿
  • cover
五上12古诗三首-示儿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的内容。 3. 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1.出示单元导读页,知晓学习内容。 2.释题。 (1)自由读古诗。 (2)“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给儿子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注释知道的。 师:借助注释,这是一个好方法,注释就是资料的一种,那你一定还知道,这首诗是陆游什么时候写的? 生:陆游临终前写的。 师:临终前写的,那就是一封——— 生:遗书、遗嘱。 师小结:注释也是资料的一种,借助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二、分布解读,品悟诗情 活动一:明了临终遗言 1.知人论世,初识陆游。 师:关于陆游,你了解多少呢? 生分享资料。 师:看来大家对陆游有一定的了解。 出示诗人简介: 陆游,南宗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诗词文俱有很高的成就。 2.自由朗读,读准确。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师:你能读出节奏吗?试一试。 请两位学生读,教师分别评价。 师:我们齐读,读出它的节奏来。 4.结合注释和查阅的资料,理解诗意。 师:这首诗陆游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述说内心。现在,我们结合注释、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临终遗言写了什么。 生汇报。 师:这里有两个关键的字词,理解起来有一点难度。首先,我们看到“元”,是什么意思? 生:同原,本来的意思。 师:你是从———(生:注释中知道的) 师:再看到“但”字,你怎么理解? 生:但的意思是“只是”,我从联系上下文知道的。 师:理解了这两个字词,谁再能说说陆游临终的遗言吗? 生再汇报。 5.出示地图,了解历史。 师: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6.学生分享资料,其他同学补充 师小结:靖康二年四月,来自北方的金兵大举南侵(设置南侵路线),王师们节节败退,最后都城汴州被占,只得南迁。从此山河破碎,北宋灭亡。我们再来齐读这首《示儿》。 活动二:读懂悲从何来 1.找诗眼:悲。 师: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这首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陆游的情感呢? 生:悲。 师:是啊,正是这个“悲”字“悲”字上边是一个“非”,下边是一个“心”,代表的是心中还有念想没有完成,因此而感到难过。(板书:悲) 过渡:那陆游的悲从何而来? 2.小组合作,读懂悲从何来。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 (1)权贵无为。 生:那些王师权贵在杭州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 其他学生补充。 师出示陆游《关山月》,请你读,再来看看这幅画,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分享,谈感受。 (2)百姓流离。 生:被金人统治的老百姓,他们很悲苦。 师:原本他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我们透过视频资料看一看。(播放《清明上河图》复原动画)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生活,你觉得是什么呢?硝烟起,战鼓擂,这样的日子还能有吗?还能再有吗? 过渡:是呀,正是因为九州不同,百姓才会过上如此凄苦悲凉的生活。 陆游才会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请生读,读出情感来。 (3)九州不同。 生:陆游因为九州不同而感觉到悲。 师:你有资料补充吗?九州为何不同? 生分享资料。 追问:你从哪里查到的资料? 生:网上。 师:借助网络是个查资料的好方式,不过我们也要注意是否权威。其他小组还有资料补充吗? 其他小组补充。 师: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了金人的领土,难怪陆游悲痛地写下: 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出示整首诗,再来感受“悲”。 (1)师小结:陆游悲的是——— 生:九州不同 师:悲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