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93636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11-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4次 大小:302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过渡,导学案
  • cover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四个子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概括归纳新中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实践,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地位和性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学习过程 【自学测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工作有哪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 (2)主要内容: ①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主要内容 ①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2)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②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3.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的国内、国际环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历史背景: (1)国内: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 (2)国际: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安全危害。 重要措施: 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概况 ①1950年夏, ②到1952年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3)意义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稳定物价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②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巩固人民政权。 (2)举措:“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3)影响 ①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③到1952年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抗美援朝 (1)背景: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2)概况 ①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结果: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4)意义:抗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