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99278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卷(二)(含答案)

日期:2024-11-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648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卷(二) 知识点1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开篇,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三家”是指哪三个国家( ) A.韩 赵 魏 B.赵 秦 齐 C.楚 魏 韩 D.燕 齐 楚 2.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楚、秦 D.燕、齐、秦、楚 3.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争史实与其成语的对应关系,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B.马陵之战———减灶之计 C.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D.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4.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 ( )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分封制彻底瓦解 5.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寄希望于实行改革来确定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以上内容可以说明( )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铁器牛耕出现的原因 C.商鞅变法的背景 D.秦国完成统一的过程 6.《战国策》中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 ) A.严明法度 B.废井田制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7.《商君书》载:“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这表明商鞅主张( ) A.重农抑商 B.废除贵族特权 C.奖励军功 D.允许土地买卖 8.商鞅变法扩大了授爵范围,平民也可以授爵,按照军功依次晋升,据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这一举措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B.扶持地主阶级壮大 C.增强秦国兼并实力 D.鼓励百姓农业生产 9.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10.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 11.据《墨子》记载,战国时期,商人之四方,获利丰厚,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 A.分封制度瓦解 B.商业贸易流行 C.政治局势动荡 D.思想文化活跃 12.如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3.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摘编自白效咏、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 材料二:都江堰示意图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组织当地人民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先以火烧石、浇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在玉垒山凿出缺口。后利用水流动力学,把岷江水分成内江、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