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06042

第四单元检测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59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单元,检测,答案,2024-2025,学年
  • cover
第四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2024山西大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如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这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迷娘是歌德在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塑造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大利少女的形象。“迷娘”原文为法文“Mignon”,意为“宝贝儿”。她姓名不详,只因第一次自我介绍时称“人们叫我迷娘”,故而小说中以“迷娘”称呼她。她早年被人拐卖到德国,流落街头卖艺为生,受尽虐待和摧残,后被威廉搭救并养育成人。她逐渐对威廉产生了难以言说的爱恋,又时时思念着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最终因为无结果的爱情和无法实现的思乡之情而未老先衰、客死异乡。 “学习时代”的第二卷,歌德写了这样两个情节。第八章迷娘跳舞。她的舞姿“矫健、轻盈、敏捷而准确”“她身姿柔软,其严肃庄重却胜于优美悦目”,这唤起了威廉内心的保护欲和同情心,“渴望将这无依无靠的孩子像亲女儿似的装进自己的心坎儿”“用父爱在她心里唤起生活的快乐”。迷娘心里则产生了“一种暗自滋长着的爱情”。第十四章中,迷娘望着威廉,“突然用手按住心口,像是忍受着痛楚似的”“紧紧捂住自己的心口,冷不丁发出一声大喊,身体也随之猛地痉挛”“整个人就像一道泪泉,止不住地流泻”。“在迷惘的瞬间,威廉生怕她会融化在自己怀里,叫他什么也抓不着。”这两个情节表现了迷娘与威廉之间日渐密切的情感关系,迷娘则在吟唱《迷娘曲》时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水到渠成。 在这首诗中,迷娘先后用“爱人”“恩人”“父亲”来表达她和威廉的关系。此时的威廉也不再将她看成一个普通的流浪艺人和仆役,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紧密的情感关联,这种关联使迷娘在小说中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她后来因深陷单相思、思乡而不得归,最后郁郁而终埋下了伏笔。 与其他女性人物相比,迷娘从第一次出现到最终死去的每一次出场都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和极为模糊的喻意性,在威廉的成长与修养过程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歌德把她塑造成一位意大利少女也绝非偶然,这与歌德1786年意大利之旅的关系密切,隐含着歌德对意大利所代表的古典拉丁文明的向往,也代表着正在形成的德国文化对成熟典雅的古典拉丁文明的仰慕。歌德认为正在形成的德国文化需要学习意大利辉煌灿烂的文化,他把意大利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并致力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营造一个“文学的意大利”。 (摘编自远思《“迷娘”形象变化探析》) 材料三 迷娘(之一) 歌 德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