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说一说皇帝的烦恼是什么 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 与创新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纲要·上 选官制度 中央官制 赋税制度 统治基础 政权组织 政府收入 人 权 财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朕之天下, 人才如何寻? 权力如何分? 收入如何得? 除此之外,兵役制度、法律制度等亦是王朝运转之支柱,多多关注。 目录 壹 贰 选官制度:集天下之人 中央官制:分丞相之权 叁 赋税制度:聚世间之财 选官制度:集天下之人 01 学习清单 1、魏晋及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方式及标准 2、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及影响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和所学,从西周时期到隋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选官标准是什么 商周时期 战国—秦汉 汉武帝后 魏晋南北朝 隋唐—1905年 血缘关系 军功 品行才学 ? 自主学习 选官 方式 依据 标准 门第 一、选官制度:集天下之人 (一)魏晋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材料一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油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 材料二 【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 背景 (1)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2)抑制地方大族,集权中央; (3)察举制自身弊端,不适应选拔需求 标准 家世、品德、才能并重 家世(西晋) 方式 品评官(中正官)评定、推荐 高门(上品) 寒门(下品) 一、选官制度:集天下之人 依据教材第一段和“历史纵横”,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人物小传: 王徽之,出身琅琊王氏。曾在军中,上官问任何职,答曰:“不清楚,常见有人牵马进出,似是管马。”又问有多少匹马?答曰:“不知道。”再问马的死亡率高吗?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后竟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 高门(上品) 寒门(下品) 积极: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到西晋时期选官主要注重家世门第,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思考 【思考】阅读材料,归纳科举诞生的历史背景? “梁末之乱(南梁将领侯景叛乱期间,江南豪门大族被屠戮殆尽),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 ———陈寅恪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九品中正制本身的弊端 士族的没落,庶族地主的崛起 中央集权的需要 (二)隋唐时期 一、选官制度:集天下之人 ———科举制 隋文帝时期 隋炀帝时期 唐太宗时期 武则天时期 唐玄宗时期 开始采取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设立武举、殿试 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概况。 (二)隋唐时期 一、选官制度:集天下之人 ———科举制 思考:根据材料回答,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有何创新之处? 材料:(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一、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