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1.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 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 B. 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 C. 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D. 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2. 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A. 确立起皇帝制度 B. 摧毁了宗法关系 C. 建立起官僚政治 D. 加强了基层治理 3. 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锨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A. 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 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 C.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 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 4.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唐朝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 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 B.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 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D. 激化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5. 明朝中后期,世界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先后传入中国的美洲独有物种除土豆、辣椒等之外,还有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刺激了当时中国 A. 生产工具迅速革新 B. 农业商品化发展 C.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 朝贡体制的终结 6. “何足挂齿”的“齿”原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些成语的由来折射出古代中国( ) A. 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 B. 文人精通纺织业技术 C. 纺织业的生产效率高 D. 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7.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 都是民族资本家创办的近代企业 B.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都是洋务派官僚创办的民用企业 D.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8. 阅读下图,这两种设备的变迁反映了 A. 谷物的生产方式根本改变 B. 古今食物种类的变化 C. 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 D.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9. 中美关系改善后,各国政要纷纷访华,而中国却鲜少回访,留下诸多外交“欠债”。1978年1月,邓小平出访尼泊尔、缅甸等邻国,此后中国领导人大规模出访西方国家考察学习。这一变化( ) A. 缓和了与周边国家紧张关系 B. 完善了全球多边治理体系 C. 有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D. 有助于第三世界和平崛起 1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 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 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B 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C.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D. 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11. 如下所示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从根本上说明罗马法( ) 案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