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13318

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0555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3课,中华,文明,起源,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教学目标】 ①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②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③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禅让制。 教学难点: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黄帝陵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为什么黄帝陵会受到后人敬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又有哪些重要的历史遗址? 答案提示:陶寺都城;良渚古城;牛河梁;炎黄;尧舜禹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教师指导:何为国家?何为文明?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指导:阶级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国家是文明的概括,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2、教师指导:【唯物史观】距今约5000年,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一些人开始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于是,出现贫富差别,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氏族社会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早期国家形成。 3、自主学习:通过视频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牛河梁遗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分化,这也证明,早在5000年前,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 (二)目标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1、自主学习:观看良渚古城视频,了解其基本信息 2、教师指导:【史料实证】结合视频材料,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①浙江余杭、5300-4300;②出现高等级建筑和大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③社会阶级分化明显;④王权、军权的象征⑤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⑥农业及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人口规模大。 教师指导:良渚古城遗址的许多内涵和细节,尚未得到完整、清晰的揭示与呈现,但它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系列遗址、体现用玉制度的精致极致的良渚玉器等4类主要人工遗存。共同揭示出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分工、阶层分化与城市文明、并拥有着统一信仰、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等特征的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的中心所在。 3、自主学习:观看陶寺都城遗址视频,了解其基本信息。 4、教师指导:【史料实证】结合视频材料,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①山西襄汾、4300-4000;②王权发达,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强;③等级身份的象征、礼制制度初步形成;④王权象征;⑤有阶级分化的等级社会;⑥已会观测天象,确定节气,制定历法;⑦目前所能确认的最早的文字,对研究古代文字起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