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17264

【期末复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日期:2024-11-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0次 大小:2238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知识,导图,思维,地球的运动,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 地球的结构由外而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地心说”和“日心说”观点对比 不同点(地心说) 相同点 不同点(日心说)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地球是球形的 太阳处于宇宙中心;太阳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地球在绕地轴自转,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 支持日心说的证据:①傅科通过傅科摆证实地球在自转;②伽利略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3. 圭表 (1) 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夏天正午日影长度短(夏至最短),冬天正午日影长度长(冬至最长),人们根据日影长度确定季节,划分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 (2) 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其中立着的是表,有刻度的是圭。 (3) 圭表测量影长时,圭表应正南正北放置,圭在表的正北方向。 4. 北半球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长最短;北半球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正午影长最长;北半球春分、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角适中,正午影长适中。 节气时间 春分(3月22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2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太阳高度 适中 最高 适中 最低 正午影长 适中 最短 适中 最长 中国节日举例: 太阳高度从高到低:端午节(6月5日前后)→劳动节(5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元旦(1月1日)正午影长从长到短:元旦(1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劳动节(5月1日)→端午节(6月5日前后) 5. 北半球夏季时,白昼长,黑夜短;北半球冬季时,白昼短,黑夜长;北半球春分、秋分时,昼夜长短相等。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最适合科学家在南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的是北半球的冬季。 6. 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动物由此分成了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昼行性动物主要在白天活动,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 (1) 昼行性动物举例:蝴蝶、蜻蜓、鸡 (2) 夜行性动物举例:猫头鹰、飞蛾、蝙蝠 7. 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 不同物体或动作 模拟对象 模拟实验图片 红色纸片 太阳 围成一圈的同学 地球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的自转 先看到红色纸片 先迎来黎明 (1) 自转方向不同,不同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不同; (2)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越在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3) 相对运动原理:物体运动方向与看到的景物移动方相反。 8. 在用塑料小球和圆盘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圆盘模拟的是“地球公转轨道”。 9. 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亿千米 北半球每年一月初(北半球冬季) 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亿千米 北半球每年七月初(北半球夏季) (1) 从图表信息可知,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夏季。因此,四季变化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 (2) 同一时间,地球的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1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现象 形成昼夜交替 形成四季变化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旋转中心 地轴(假想的轴,实际不存在) 太阳 地轴 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 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 轨道形状 ——— 椭圆形 (1)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