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17705

17《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89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cover
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先用一句话交代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接着写了“我”在山脚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然后写“我”手脚并用奋力攀登,终于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与老爷爷相互致谢。课文第2~7自然段,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从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了的过程清楚地写了出来。 课后题引导学生思考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第一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明白,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必须注意叙述顺序。第二题通过精读课文第2~7自然段,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课文插图展现了“我”、爸爸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顶的情景。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情节和人物情感。同时,他们也对自然、探险等主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中的基本情节,但对于课文是如何写清楚爬山的过程,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说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学习通过“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印象深的部分写清楚。(重难点) 3.学习“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攀高峰的精神,学做一名勇者,用乐观、自信的姿态迎接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学习任务: 亲爱的同学们,第五单元是咱们本册书唯一的一个习作单元,老师的公众号发布了“生活万花筒”的征文比赛,要想在征文比赛中顺利入选,就得思路清晰、文笔好。那我们就要跟着作家来学习写作。上节课我们跟随大作家屠格涅夫学习了如何把重要的内容写清楚,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7课《爬天都峰》,跟随著名的作家黄亦波爷爷去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秘籍。 活动一 回顾课文,学习作家按顺序写清楚 1.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课后习题一: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交流。 2.小结: 要想把事情写清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是第一个写作秘籍。 相机出示“交流平台”: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出示交流平台: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活动二 研读课文,学习作家把过程写清楚 一、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出示课后习题二: “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黄亦波爷爷走进他的文章,去学习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秘籍吧。 二、探究写法,学习把过程写清楚 (一)爬山前———通过怎么想写清楚 出示第2自然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爬山前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呢? 引导交流:作者是从“想”的角度写清楚的。(1)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山高”。(2)心里想着“山高”。(3)看着山高,心里发颤。 2.天都峰到底有多高呢?我们来看看现实的高。 出示图片、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3.指导朗读。 同学们,文中的“我”看到天都峰那么高,心里发颤。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课文吧。 (1)出示课文第3-5自然段: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