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19501

6-1《芣苢》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486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芣苢,导学案,答案,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芣 苢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的内容及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2. 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重点难点 1.积累诗歌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入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把握诗歌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情感变化。 课前预习 【作者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知识链接】 1.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核心内容(有15《国风》,共160篇)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宫廷乐歌,又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按表现手法划分: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 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3.“四言诗”: 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四言诗的代表。四言诗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但是,因为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也显得有些呆板,不适于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 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东汉末年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文题解读】 芣苢,车前草,多年草本生植物,荒地或路旁常见。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人药,能利尿、清热、止咳;全草捣烂与肥皂(或与苦楝、莒蒲)配制成农药可以有效防治棉蚜或蚜虫。诗歌以“茉莒”为题,表现的是周代一群妇女一边唱着描述自己劳动过程的歌谣,-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 背景探寻: 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 “周南”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