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066

《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教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56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教案
  • cover
《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国际海洋秩序的现状和问题。 3.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于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回顾并讨论有关海权之争的案例,进一步理解国际海洋权益斗争的复杂性,以及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讨论和交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了解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3.开展“如何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演讲活动,增强资料收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有关海洋法律制度,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2.通过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海洋秩序的现状、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讨论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国际主义精神和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 如何建立并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 [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并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 [教学媒体与教具] 利用网络辅助,运用案例教学、活动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激增,“向海洋进军”已经成为沿海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历史上以军事和航海贸易原因为主的海洋斗争不同,新的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带有浓厚的资源色彩,从领海到公海都存在着普遍的海洋权益争议;国际海洋秩序错综复杂。建立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公平合理的海洋秩序,让海洋为全人类造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良好愿望。 【板书】第四节 建立海洋国际新秩序 【阅读】课本97页阅读材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 【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搜集有关联合国三次海洋会议的概况以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哪些海洋权益。讨论1982年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产生背景、意义。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背景:第一、二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中,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只占其中半数。会议通过的4项日内瓦海洋法公约,即:《领海和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公海渔业与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 《大陆架公约》,其中一些条款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广大沿海国家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内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管辖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诸方面的多项权利,主要表现在: 1.《公约》明确规定沿海国有权建立12海里的领海,对其领海、领海的上空、海床及底土享有等同陆地领土的主权;沿海国可在领海以外建立毗连其领海的、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的毗连区,并有行使“必要”的管制的权利。 2.根据《公约》,沿海国可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作为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对这两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保全等事项享有管辖权,并享有为此而采取一定措施的权利。 3.在公海享有六项自由: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的自由、建立人工设施的自由、捕鱼自由、海洋科学研究的自由。 此外,《公约》还确立了“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的原则,赋予沿海国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自由。 相邻国家之间的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争端,应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地解决。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承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经诞生20多年了,为什么国际海洋秩序仍然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