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聚”力与“张”力,命运与共行大道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兼涉大单元理念下的“关键问题”教学 【主题涵义】“聚”力———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牢不可破的现实基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虽然有许多政权分裂的时期,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交融始终是主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和政治制度;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促成了大国崛起和国家关系的剧烈演变。 “张”力———国家对外关系,即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近代在国家交往和斗争中促成了国际法的产生发展;当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取得了巨大成就。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和当代民族关系、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历程和历史逻辑,感悟两者的“聚”与“张”,从而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的自觉、自信!认同和推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命运与共行大道”。 一、准确把握单元主题 / (一)主题与目标 1.课标依据: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教材理解: 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统编高中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读》。 3. 学术引领(部分): 瞿林东《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新华文摘》2022年第14期)。 蔡高强《大国崛起与国际法的发展———兼谈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法环境》(《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刘祥学《论边地土司与中国疆界的形成》,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24期全文转摘,等。 一、准确把握单元主题 / (二)拟定依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第六章 实施建议 【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教师要结合教科书对学习专题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该专题所涉及的范围及重要史事;在此基础上,概括和确定该专题中的关键问题,并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起联系,围绕关键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树立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计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引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教师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二、聚焦解决关键问题 / (一)课标倡导 任务一:差序格局的治理模式在历朝如何体现?差序格局治理模式有何意义? 任务二:政府的差序治理如何推动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 任务三: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理念? 任务一:有哪些原因推动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 任务二:国际法是如何形成的? 任务三:20世纪国际法有哪些发展? 第11课 第12课 二、聚焦解决关键问题 / (二)问题设计 课时主题-关键问题-学习任务: 任务一:为什么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任务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任务三: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任务一: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中国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