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3223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11-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40335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中国,赋税,制度,演变,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①能列表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和发展趋势; ②能叙述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说出我国收回关税主权、完善税收制度的意义。 时期 赋役制度 评价 元 宋 唐 隋 秦汉 明 清 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田赋:也叫田租,历代封建政府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也叫人头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杂税: 税 役 赋税制度:主要包括税和役。 徭役: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兵役、和杂役; 概念解读 田赋 秦朝:“收泰半之赋” 汉朝:汉初休养生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税 秦朝: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汉朝: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 (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 徭役 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务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时期 赋役制度 评价 元 宋 唐 隋 秦汉 明 清 田赋、人头税(口、算)、徭役(更、正、戍),汉初降田赋,收财产税 名目繁多,土地依附关系严重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2、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1)租调制、租庸调制 ①发展演变:魏晋开始实行租调制;隋朝是租调役,唐朝变成租庸调制。 ②经济基础: “租”:田租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 “调”:人头税 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庸”:代役税。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之为庸。 ③租庸调制内容: ④作用: 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纳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2、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2)两税法 ①背景、目的: ②时间: ③内容: 背景: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 目的:解决财政困难。 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以土地和资产为宗)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2、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2)两税法 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B、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 D、“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E、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积极性: 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局限性: 时期 赋役制度 评价 元 宋 唐 隋 秦汉 明 清 田赋、人头税(口、算)、徭役(更、正、戍),汉初降田赋,收财产税 名目繁多,土地依附关系严重 废除苛捐杂税,征收租调役 简化税收名目 唐初租庸调 唐中后期两税法(按田亩) 保证生产时间、赋税收入 简化名目、扩大对象、保证收入、减轻控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3、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1)宋朝的赋役制度: ①税:宋承唐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