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4723

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 课时训练(原卷+解析卷)高中物理粤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1616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必修,选择性,教版,物理,高中
    机械波 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 A组·基础达标 1.如图甲所示为某款采用了主动降噪技术的汽车宣传海报,汽车主动降噪技术是指通过消音扬声器发出与噪音源相位相反、幅度相同的降噪声波,与外界噪音叠加以达到汽车降噪.如图乙所示为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实线表示噪音声波,虚线表示降噪声波,假设两声波均为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动降噪技术应用了波的衍射原理 B.噪音声波和降噪声波的波速大小一定相等 C.图乙中噪音声波和降噪声波的频率可以不相等 D.图乙中噪音声波和降噪声波相遇的P点的振幅增大 【答案】B 【解析】主动降噪技术应用了波的干涉原理,A错误;声波在同种介质中波速大小相等,B正确;两声波频率相等时才能产生稳定干涉,C错误;降噪声波与噪音声波相位相反,频率相同,干涉相消,P点的振幅为零,D错误. 2.(多选)晋代陆机《文赋》中的“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呈现了树叶振动和水波传播的情境,则(  ) A.树叶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其驱动力的频率 B.飘落到水面上的树叶会被水波推向岸边 C.若有两列水波在水面上相遇叠加时,必然能形成干涉图样 D.当水波遇到尺寸与其波长相差不大的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AD 【解析】根据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可知树叶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其驱动力的频率,A正确;飘落到水面上的树叶不会被水波推向岸边,而是在自身的平衡位置上下振动,B错误;若有两列水波在水面上相遇叠加时,不一定产生干涉图样,因还与两列水波的频率有关,C错误;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最明显.所以当水波遇到尺寸与其波长相差不大的障碍物时,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正确. 3.(2024年河北唐山模拟)机械波在深度不同的A、B两部分水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中明亮区域中间位置为波峰,A部分中波峰间距是B部分中波峰间距的2倍,已知B部分中波速为0.6 m/s,则该机械波(  ) A.在B部分中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B.在A部分中的波速为0.3 m/s C.由A部分中进入B部分频率变大 D.在两部分交界面发生了折射现象 【答案】D 【解析】因A部分中波峰间距是B部分中波峰间距的2倍,可知波在A部分中的波长等于B部分的波长的2倍,λA=2λB,则A部分中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A错误;波在两部分中传播时周期和频率不变,则λA=vAT,λB=vBT,在A部分中的波速为vA=1.2 m/s,B、C错误;波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等,则在两部分交界面发生了折射现象,D正确. 4.当一个探险者进入一个山谷后,为了估测出山谷的宽度,他吼一声后,经过0.5 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1.5 s后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若声速为340 m/s,则这个山谷的宽度约为(  ) A.170 m B.340 m C.425 m D.680 m 【答案】C 【解析】由d=v·+v·,可得山谷的宽度约为d=425 m,故C正确. 5.物体振动时,除了固有频率的基频波,还会产生频率为固有频率整数倍的倍频波.当如图所示的两种波同时在介质中传播时,物体振动形成的实际波形应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波的叠加,两列波叠加后,位移为两列波位移的矢量合.把倍频波的位移与基频波的位移叠加,如图所示.B正确,A、C、D错误. 6.(多选)以下关于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潜水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折射原理 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隐形物质,是为了减少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 C.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反射 D.水波从深水区传到浅水区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是波的折射现象 【答案】BCD 【解析】A、B、C选项中应用了波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