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7516

6.1《老子》四章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38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6.1《老子》四章 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扃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②)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蹻: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受A其B壁而假C之道D晋已取E虢F还G反灭H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与《〈论语〉十二章》中“知者不惑”意思相同。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过,意思为“经过”,与“过故人庄”中的“过”意思不同。 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