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华古典诗词以其高度的画面性、音乐性和意蕴性,成为( )的文体,更以其灵动的诗韵、雅致的诗意等美学特征享誉世界文苑。“气象万千尽是诗,人生百态皆作词。”诗词是讲述悲喜人生、探秘幽微人性的有效载体。简而言之,中华诗词包蕴万千,是一座可以不断( )的富矿。在天津考生领取答案 近年来,中华诗词的跨媒介再生产、再传播( )。如果说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是诗词传播的显在力量,那么网络文艺这一新兴媒介则是一股巨大的潜流。无论是网络文学的叙事转化,还是网络影像的转译呈现,网络文艺正以灵活的创意机制、多元的叙事载体,与中华诗词不断碰撞交汇,让中华诗词的斑斓与风姿在网络空间充分绽放。网络文艺作为( )媒介,拥抱中华诗词,是对中华诗词文化传播的助力;融合中华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树一帜 开发 如火如荼 创新 B.独树一帜 开掘 如火如荼 新兴 C.与众不同 开掘 势如破竹 创新 D.与众不同 开发 势如破竹 新兴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文艺正以灵活的创意机制、多元的叙事载体,不断与中华诗词碰撞交汇 B.网络文艺正以灵活的创意机制、多元的叙事载体,不断与中华诗词碰撞交融 C.网络文艺正以多元的叙事载体、灵活的创意机制,与中华诗词不断碰撞交融 D.网络文艺正以多元的叙事载体、灵活的创意机制,与中华诗词不断碰撞交汇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膏药(gāo) 怵惕(shù) 栅栏(zhà) 好高骛远(wù) B.户牖(yǒu) 屹立(yì) 刹那(chà) 卖官鬻爵(yù) C.麻痹(bì) 愚蠢(yú) 桅杆(wéi) 养精蓄锐(xù) D.怪癖(pǐ) 清晰(xI) 杜撰(zhuàn) 辗转反侧(zhǎn) 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文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 B.《大学之道》选自《礼记·大学》,是道家的经典作品。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C.《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既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德的赞美,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D.《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在小说中讲述了虚构的城镇“马孔多”里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借此展现了拉丁美洲人民几个世纪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C.当察乱何自起? 当:同“尝”,尝试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规劝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材料一: 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该读本共238页,配有图画212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其“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这正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某种转变,已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解读。 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