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就是他对现实观照的结果。 2.这首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抓住秋日的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登高望远,见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艰难苦恨繁霜鬓”表现了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领起全篇。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视线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动静结合中寓动于静,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水墨画,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B.颔联紧承首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用萧萧而下的木叶,滚滚而来的江水,深沉地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C.颈联由写景转为抒怀。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D.全诗四联,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6.前人评价此诗尾联“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作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悲凉之意”。 阅读下面唐代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以冷暖色调渲染而成的充满意境的图画。 B.《登高》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萧萧木叶,俯视滚滚江水,表达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是写岳阳楼的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