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 课程标准: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坐标 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宋神宗 ①横跨农耕区和游牧区; ②少数民族政权逐步深入汉族居住区; 政权分布特点: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政权空间坐标 ③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长期并存。 一 、辽朝———契丹族 1. 辽的概况 (1)起源: 契丹族与鲜卑族同源,兴于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 (2)建立政权: 916-1125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 金 耶律阿保机(872-926) 一 、辽朝———契丹族 2. 南、北面官制度 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官吏来源 负责区域 地方官制 北面官 契丹人 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沿用部族制 南面官 汉人为主,也有契丹人但穿汉服 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仿唐州县制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以契丹为主导 作用: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快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 一 、辽朝———契丹族 3. 四时捺钵制度 ———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在因俗而治基础上,保留了本民族特色 作用:保持尚武精神,笼络归属民族酋长。 二 、西夏———党项族 1. 西夏的概况 (1)起源: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北宋灭亡后向金称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主要制度 灭亡 (2)建立政权: 1038-1227 元昊 兴庆府(今银川) 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蒙古 元昊(1003-1048) 二 、西夏———党项族 1. 西夏的概况 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西夏诸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仿造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历史与社会 八上》 西夏:学习汉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三 、金朝———女真族 1. 女真崛起 (1)起源: (2)建立政权: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 (3)灭辽宋: 1125年,金灭辽,1127年又灭北宋。 完颜阿骨打(1068-1123) 2. 迁都燕京: 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三 、金朝———女真族 3. 统治措施 (2)同时保持女真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制。 (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①内容: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各户壮丁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是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②性质: ③效果: 兵民合一的军事、行政组织。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三 、金朝———女真族 4.由盛转衰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北国小尧舜 金世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