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与文化》 2024/11/013 巍峨高山,携手共攀 【知识体系】 第九课教材分析 备考 课程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要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的联系。以主旋律影视节目为背景,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考查文化自信的要求和意义。结合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热点事件,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是考查的重点。 “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又提出“第二个结合”,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定文化自信 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近代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及结果 艰辛探索 ⑴自由主义--胡适 (只看到西方文化的长处,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本质上是“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 ⑵保守主义--康有为 (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本质上是“守旧主义”“文化复古主义”) ⑶无政府主义--刘师复 (把自由绝对化) ⑷三民主义--孙中山 (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致命的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平均地权的设想有空想色彩) 探索结果 ⑴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⑵未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 ⑶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失败原因 ⑴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 ⑵没有立足我国国情(都没有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拓展延伸: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区别 形成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 内涵形式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为双百、方向、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作用 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联系 ①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 ②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华文化的主流。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辩证统一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节选 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