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39566

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002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建筑基本特征,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 2.赏析中国建筑体系,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3.探究中国建筑出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024年5月2日晚,在大家欢度佳节时,一场大火骤然降临,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大礼堂在熊熊烈火中惨痛呼号,这座近代“中西合璧”式高校建筑中的典范遭大面积焚毁,无数河大学子为之悲痛难眠。追溯原因,一张着火前河南大礼堂处于维修之中的图片映入眼帘,条幅上赫然在目的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的宣传标语更是让人扼腕叹息。 传统建筑亦是国之瑰宝,为此班级打算制作一期图文并茂的公众号内容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以此唤醒更多人对传统建筑的了解与热爱,从而更好地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 基于对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内容的学习,公众号打算设计四个板块,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完成。 二、板块一:初闻中国建筑之声 请同学们在自读文本后,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印象深刻的地方,以中国建筑的口吻来介绍一下自己。 【预设】 1.作为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我不仅在空间上分布广泛,在时间上也可谓历史悠久。 2.作为独立的建筑物,我一般是由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组成,我还会和其他若干种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在平面布局上形成中国人所称的一所“房子”,而且通常在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 3.我主要是由木材结构搭建而成,斗拱,举架都出于古代工匠精巧的设计,甚至可以没有一颗钉子,但却能历经千年风雨不倒。 总结:在大家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对中国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发现了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中才真的是如数家珍,他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既有总体特征的描述,又有结构特点装饰特点的解释,生动形象,又不乏理论支撑,给读者留下了明晰的印象。 三、板块二:细赏中国建筑之语 通读文本,我们了解到中国建筑是具有完整体系的,正如我们的语言文字一样,建筑也有它的文法,而且各民族建筑之间的“语言”是具有可译性的。请同学们再读文本,完成以下表格。 在“词汇”和“文法”的概念探究中,我们再次惊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细细抚摸每一处建筑,也许你还可以感受到上面的温度,那是穿越千年而不熄的情感之火。 如同语言和文字一样,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体系具有同样的需要,需要解决同样的问题,乃到表达同样的情感,虽然有着不同的“词汇”和“文法”,但他们是相通的,是“可译的”,中国建筑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四、板块三:读懂中国建筑无声之声 建筑本无声,而在目睹了建国之初北京古城的城墙城门大量被拆除的命运后,梁思成先生听到了那无声之下的更深处的声音,阅读以下材料,你听到那是什么声音了吗? 阅读材料: 1.建国初期,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告:“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 1954年,遭受同样命运的地安门被拆; 1956年,朝阳门被拆; 1965年,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被拆; 1969年,西直门被拆; 1972年,梁思成先生去世。 2.梁思成语录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