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47593

3.3大气热力环流 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12-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784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大气,热力,环流,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Lessons Process 说课过程 课标和教材 1 教学目标 3 学情分析 2 教学重难点 4 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教学方法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一、说课标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课标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该课标关注的对象大气运动的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内容要求的重点落在热力环流原理,目的是让学生能用热力环流原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首先就要明确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由于下垫面性质差异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空气的垂直运动,造成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进而形成大气运动的简单形式--热力环流。 工作回顾 课标和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二、说教材 本节课大气热力环流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为其后三圈环流,气压带与风带以及常见天气系统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又是第一单元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深入。所以在内容上,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气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也有很多热力环流的现象,所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理的生活性。 (2)教材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湘教版必修1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大气热力环流》。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介绍了大气运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热力环流的成因,同时通过对海陆风等生活现象的分析,深入理解热力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本节内容运用到第一章中的“太阳辐射”等相关知识,又为后面要学习的“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等奠定知识基础。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归纳规律,同时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用热力环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工作回顾 课标和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三、说学生 (1)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大气与气候的初步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学生对一些热力环流的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却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2)高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又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本节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3.学情分析 工作回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既陌生又熟悉 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 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课标与教材 4.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与读图分析,能够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能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 2.能够结合不同地点下垫面受热状况、等压面图,认识不同区域的热力环流,并学以致用学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热力环流问题(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通过海陆风等实际案例,感悟人类活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人地协调观)。 工作回顾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标与教材 5.教学重难点 工作回顾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标与教材 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归纳规律,同时注意与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