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二 地球自转 单元二 地球运动永不息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202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毛泽东《送瘟神》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1.地球自转的概念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示意 (1)地球自转的中心是什么? 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 约24小时(一天)。 2.地球自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示意 (1)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分别在甲、乙、丙三幅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记录观察结果: 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____向_____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_____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_____时针方向。 西 东 逆 顺 1.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任务一 丙 甲 乙 地球仪 2.在天气晴朗的清晨、正午和黄昏测量校园内旗杆的影长并做好记录,分析旗杆的影长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你知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黄昏 清晨 正午 下午 上午 清晨,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小,旗杆的影子较长;此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影子越来越短,到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下午,随着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影子又会越来越长,到黄昏时,旗杆的影子又较长。这种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任务一 现象①: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昼夜现象 地球 自转 昼夜更替 昼与夜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甲 乙 丙 甲、乙、丙三地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哪个?为什么? 最早迎来日出的是乙地。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先见到日出,时刻要早一点(东早西晚)。 现象②:时间的差异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与夜 甲 乙 丙 甲地 乙地 丙地 睡觉 看日出 工作或学习 1.读图,选择此时甲地、乙地和丙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并连线。 任务二 昼与夜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不同经度的地方,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任务二 我国古代早有人提出过“地转”的真知灼见。16 世纪中叶,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30 年观测研究, 发表了著名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冲击了当时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当时的统治者把“日心说”视为异端邪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如今,地球绕太阳运动已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是天转还是地转? 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古代的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期的争论。人类对“地转”的认识要比对“地圆”的认识晚得多。 “日心说”示意 阅读材料 准备器材:地球仪、灯泡或蜡烛等可以作为光源的物品 演示过程: 在暗室里,用灯泡或蜡烛等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 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 记录观察结果 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演示地球自转 A B C 演示结果: 昼夜的分布: 被照亮的一侧为白昼,未被照亮的一侧为黑夜。 昼夜分界线: 地球上的大圆,与光线垂直;由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分界线为昏线。 昼夜更替: 地球上的昼和夜更替变化。 时间的差异: C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