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上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本单元主题联系紧密。通过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教材以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引入话题,呈现了三位父母对孩子爱的不同方式:小勇的爸爸在看到儿子成绩不好时会严厉批评,对小勇提出严格的要求,但之后会和小勇表明:因为“爱”才严格要求。小雅的妈妈对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但也让小雅的自理能力变差;小敏的爸爸以陪伴的方式表达对儿子的爱,为他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这些方式在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有感而发。 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是不仅能够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小贴士”明确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说”的要求是不仅能够围绕话题“父母之爱”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够用恰当的材料来支持。“听”的要求是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要求学生做到讨论时能够认真倾听、思考和应对。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以微笑、点头、眼神赞许等方式回应,再继续补充;如果观点不同,也要尊重对方,友好回应,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3.学会理解父母,体会父母不同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学会理解父母,体会父母不同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单元课文回顾,说说动人场景 这个单元,我们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深切感受了“舐犊之情”。 课文中的哪个场景令你印象深刻呢?说来听听! 指名学生交流。比如《慈母情深》中母亲用皲裂的手指掏出一卷毛票的场景;《父爱之舟》父亲带我逛庙会的情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亲批评“我”的诗糟糕透了的场景。 ◎引出交际话题,明确任务要求 1.揭示交际话题 其实,正如我们课文上这段话所说的: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ɡū)呱坠地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但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父母之爱”的话题,来开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2.概览阅读材料 阅读教材提供的三个情境材料,指名读一读,分别说说材料中的父母之爱属于哪种方式,给它们取个名称。 交流,明确: 材料一:严厉型 材料二:宠溺行 材料三:陪伴型 你比较喜欢或者接受哪一种方式的爱呢?初步说一说。 3.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和要求。 任务:你怎么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和同学交流。 要求:(1)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2)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借助情境一,具体指导口语交际 1.出示交际情境一: 小勇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小勇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2.这位父亲对小勇的爱,属于严厉型。你是否赞同这种爱的方式呢? 指名说一说,相机归纳这位同学“说”的方式:观点+自身经历 3.出示教材小贴士第一条,明确“说”的要求: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4.刚才这位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采用的“材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想一想,除了自身经历这个材料之外,还可以选择哪个方面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呢? 指名交流,相机归纳: 亲身经历 他人事例 课文内容 新闻事件 名人名言 5.对于小勇爸爸的做法,你的观点又可能会有哪几种类型? 指名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