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任务一:革命诗歌我来诵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从文字中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语言应用:正确理解诗句。背诵诗歌。 思维能力:感觉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主义精神。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教学目标】 1.会写“律、崖、渡、索”4 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情境】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七律·长征》一诗就是毛泽东在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时挥毫而成。今天,让我们走进长征,一起回望那漫漫长征路吧!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律、崖、渡、索”4个字。 2.朗读课文,能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远征之难。 活动一:走近长征,反复诵读 1. 资料补充,引出课题。 (1)引导:它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一个传扬世界的神话。它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长征)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 (2)学生畅谈。 (3)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及长征相关背景知识,简要介绍长征。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1934—1936 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2.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七律) 4.指导书写“律”。(“律”字的横画较多,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横画的长短不同。) 5.齐读题目,教师设问:“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一数,这首诗总共几行?每句几个字? 6.简要介绍“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韵可不押韵,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7.课件出示诗文,教师配乐朗诵诗文,读准节奏。 提示节奏:这是一首律诗,一般按照“二二三”的节奏停顿。 8.学生自读。自由朗读这首诗,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9.同桌互读。与同桌互读互听,互查字音是不是读准了,诗句是不是读顺了。 10.出示生词:等闲、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铁索、大渡河。 (1)指名试读。相机正音,指导读好“逶迤”“岷山”。 (2)全班齐读。 (3)词语理解。 ①读“逶迤”,猜意思。 引导: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走之,走着走着,你们看———(教师在黑板上画长长的波浪线)同学们能猜出词语的意思吗?(指名猜) 课件出示“逶迤山形图”,教师介绍:“逶迤”就是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 ②读“磅礴”,猜意思。 引导: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石字旁,而且笔画都很多,“磅”字有15画,“礴”字有21画,这么多笔画放在一起,就像两座巨大无比的石头山,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课件出示“磅礴山势图”) ③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图片中分别是哪座山。 (4)书写指导。 ①区分“崖”和“涯”:“崖”是山字头,与山有关;“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 ②区分“渡”和“度”:“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横过水面。 ③提示:“索”的下面不要误写成“系”。 活动二:回忆长征的历程 1.默读并思考:联系教材上的插图,结合注释以及查阅的相关资料,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