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教学内容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必修3模块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主题下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收集资料,了解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为: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磁场变化能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知道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验中让学生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通过介绍科学家对“电生磁、磁生电”的研究,体验科学探索中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体会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让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为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体系,也是学习电磁波的基础。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探究,理论分析,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知道了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会产生电流。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磁通量的概念。知道了“电生磁”,具有了初步的电与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观念,但是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和理性的认识。高中生对未知的世界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喜欢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但是对于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推理能力还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会运用感应电流的条件分析具体实例。 2.学生通过一系列递进实验,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提升“电磁相互作用”观念。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3.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能源开发与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到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和发展其实源自科学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试探探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探究、理论分析,以及几个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蹄形磁铁、矩形线圈、示教电流表、线圈、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改装手摇发电机玩具,灵敏电流计、发光二极管。 教学过程 2 1 环节 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发展 复习引入 再现初中实验: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展示器材:绕在纸筒上的铜线圈,两端与二极管相连。 能否利用磁铁使铜线圈产生电流,使二极管发光? 1.再现初中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实验,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2.介绍自制教具,提出问题:如何使二极管发光? 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鼓励学生亲自实践。 1.观察、回顾初中学过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积极思考:利用磁铁应该能使线圈中产生电流。实验:将磁铁放入纸筒,手持纸筒两端,快速沿纸筒方向晃动纸筒,看到二极管发光。 演示初中做过的实验复习旧知,构建初、高中知识联系。 通过鼓励并协助学生体验“磁生电”,增强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应用已有知识尝试让二极管发光,体验成功的乐趣,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激趣入境 演示实验:闭合线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