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61454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教案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1434821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教案
    读历史人物故事,习复述方法, 讲历史人物故事,写自己的故事 任务二:品读历史人物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戎、尝、诸、竞、唯”等字,指导书写“戎”。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3.结合故事情境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故事情境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 情境任务: 探秘历史人物的童年智慧, 开启中国古代典籍的大门。讲好王戎的故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图片,猜历史人物 1.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画面。请学生猜出相应的人物,说一说这些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今天我们要去了解一个历史名人,他叫王戎,让我们一起去读读他小时候的故事吧! 3.板书课题,书写“戎”字。 ①它由两部分组成,“戈”是一种兵器,“”战场时所穿的盔甲,两部分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书写时注意,“戎”是右上包围结构,斜钩要长一些。 活动二:注释解意,读通历史人物故事 思考题目中的“取”和“道”分别是什么意思。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请同学们猜测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诸、竞、唯”的读音。 指名朗读课文。 分组朗读课文。 读出节奏: 学习古文,第一步读很重要,读通了,离读懂就不远了。 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来。看老师给的提示,按这个节奏,自己试着读一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生自读古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关注字音和停顿,并给予评价。 (2)生齐读。 4.读懂意思:默读课文,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1)回顾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读懂意思 四人(三人读,一人解释)轮流, 一人一个小分句,理解意思。 练习展示。 小组上台分享。 汇报展示: 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 ①故事中的王戎只有7岁,和大多小朋友一样很贪玩。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 ②抓住关键字“尝、诸”理解句子。特别强调“诸”的读音。边理解边出示理解意思的方法。 ③试着讲一讲第一句话的含义。 2.过渡:7岁的王戎,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呢 我们在具体的语句中慢慢体会。 (1)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里的“折”是多音字,读哪个音需要根据具体含义来确定。 (2)出示“折”的两个读音及含义。(“zhé”,表示压弯了。) ①请一位同学读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出示“走”: 在《守株待兔》中我们学习了“走”的意思是跑,在这儿走也是跑的意思。结合注释,说说“竞走”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竞走”是争着跑过去,而今天,“竞走”是一种体育田径项目。这叫古今异义。 3.理解: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理解:取之,信然。 5.解读文中的三个“之”的意思。 活动三:对比感悟,读懂历史人物 齐读文言文。 勾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汇报交流。 对比一 课件出示:竞走取之 不动 (1)谁“竞走取之”?谁“不动”?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王戎的冷静。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4)加入合理的想象,试着讲一讲故事的起因。 “多子折枝”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李子什么颜色?....... “竞走取之”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诸儿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什么? “不动”,王戎在想什么? (5)尝试讲述故事起因。 5.为什么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对比二: 王戎观察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思考:李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