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 3.能感受潮来前人山人海的画面。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 教学难点 能感受潮来前人山人海的画面。 教学过程 大单元教学情境设置: 播放《大美中国》视频,解说: 我们的祖国,山川河流之美,让人心驰神往,无论是广袤无垠的北国大地,还是秀美如画的南国江南,都有着别样的美丽景色。从祖国最高的珠峰,到最深的鄱阳湖,从壮阔的黄河,到美丽的长江,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让人向往。在这里,我们能欣赏到雪山、草原、大漠、森林、湖泊、江河等壮美自然景观,也可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风景和文化。 今天,中央电视台《大美中国》栏目组向同学们发出邀请,用你们的眼睛去欣赏,用你们的语言去描述祖国的美。让我们先跟着书本,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如何描写祖国山河之美。 出示单元首页: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这是王维《汉江临眺》诗里的句子,意思是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告诉了我们,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自然之美。单元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介绍大任务一:跟着书本去旅行,观钱塘江之潮,回云南洱海边走月亮,读着诗歌赏秋江傍晚景,享花牛的惬意,仰望繁星空。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你猜,我们今天将到达祖国的哪一个地方?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将去跟着课本去旅行的第一站,钱塘江。 2.出示资料袋,观看视频,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游戏认读词语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这是总起段落。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下面的图片对应哪些自然段,连一连。 3.结合课文内容,你能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吗?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时间顺序) 四、品读文本,欣赏奇观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自古以来”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突出了什么?突出了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是雄伟壮观的景象。 2.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 观潮:观看。 天下奇观:景象。 3.让我们成为那堤岸上的一位观潮人,去欣赏着天下奇观吧! (二)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 1.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我们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出示ppt,认识“盐”字),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看图认识“大堤”,此时人很多,人山人海,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 2.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 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 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读出人们心情的急切。 3.引导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去 4.随文理解“若隐若现”“屹立”: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时间顺序 潮来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3.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