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61798

13《少年中国说》 课件+教案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26716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少年中国说,课件,教案
    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 13少年中国说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感受作者对祖国富强繁荣昌盛的强烈期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和责任之心。语言应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宁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思维能力: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磷的语言特点审美创造: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情景任务 同学们,在前面两个任务中,我们倾听了屈辱历史中的沉痛悲鸣,见证了古代诗人的赤子之心,感受到了传承千年的爱国情怀。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接班人又该有怎样的精神风貌呢,又该担当起怎样的时代责任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任务———赞中华儿女多奇志。 任务三:赞中华儿女多奇志 活动一:壮哉,我中国少年 一、释题明意,触摸写作时代 1.板书、齐读课题。 2. 解“说”明体。 (1)大声读课题,理解课题中“说”的意思。 要点:“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放在题目的后面,主要用来表明这篇关于阐述观点,发表议论的,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议论文。 (2)交流题目中带有“说”字的文章。 要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爱莲说》《马说》《师说》等文章,它们都是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描述、议论从而表述观点的文章。 3. 理解“故今日之责任”中的“故”的意思。交流与这篇课文以及作者相关的背景资料。 (板书:搜集资料 了解背景) 要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此时正值戊戌变法刚刚失败,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资料一: 梁启超,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力图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继续从事政治活动。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 资料二: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 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4. 小结:《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少年中国说》,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并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就是因为他从心底里觉得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识“字”解义。 (1)明确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初读情况,共同正音。 ①提示:“履”读lǚ;“鳞爪飞扬”中“爪”读zhǎo;“干将发硎”中“干将”读ɡān jiānɡ;“哉”读zāi。 ②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学生交流识字情况,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