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64574

2024七上历史新教材重难点分析及建议

日期:2024-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0526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历史,新教材,教材,重难点,分析
  • cover
(课件网)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重难点与教学建议 七上教材共4个单元21课(含活动课1课) 第一单元重点、难点与 教学建议 社会发展成果 社会性质 教材编写重点一:我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认识我国境内的古人类活动遗存。 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 北京人为代表的直立人,展示了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可靠的证据 山顶洞人是直立人进化到晚期智人(现代人)的标志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 重点 北京人的考古发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难点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建议 北京人具有怎样的体貌特征?他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能够知道北京人的体貌特征,能还原他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呢? 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是如何展开的?为什么北京人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教材编写重点二:我国具有一万年的文化史,紧紧围绕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这个中心,梳理线索。 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农业起源、发展,证明我国具有一万年的农耕文化发展史 河姆渡代表的稻作农业和半坡代表的粟作农业的考古发现,展现我国史前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多样性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组织发展,展现了从平等的原始氏族社会向分化的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重点 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农耕生活 难点 原始社会组织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建议 第一:需准确把握考古学文化的概念内涵,结合知识拓展栏目对仰韶文化彩陶的介绍,引导学生掌握分布区域、归纳仰韶文化的特征。 第二:教师应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联系仰韶文化遗址反映出的氏族社会发展表现,对比大汶口文化墓葬变现的贫富分化现象,还可以利用相关史事中对龙山文化社会生产发展的介绍,归纳出一条线索: 原始社会组织中氏族成员平等———氏族成员出现财富和地位差异———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 教材编写重点三:我国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城市、阶级和国家出现 距今5000多年前后,长江、黄河和西辽河流域的社会加速发展,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出现了早期国家,如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晚期、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等。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异军突起,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加速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形成,经过持续发展,走向一体 史传说中也蕴含历史信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的传说,反映出黄河流域当时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状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重点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难点 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 多元一体的特征 运用“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这三个重要标准对二者的考古材料进行观察和判断。通过观察两个遗址的建筑布局、墓葬情况、出土器物,分析其表现的生产力发展、阶级分化、王权统治等社会发展状况。 参考本册教材活动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的资源和活动任务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建议 1.将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的考古材料和研究结果进行联系和对比,找出不同,还可以补充其它早期文明的考古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各早期文明的特色(多元)。 2.归纳出早期文明的共同点,认识一体性,形成对多元一体的历史解释。 3.着眼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可以结合地图明确“中原”的地理区位,标识出重要考古遗址遗迹的地理方位和典型成果,从时间和空间上理解“距今4000多年……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第二单元重点、难点与 教学建议 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