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概况 起源:远古 多元起源(多元一体),中原核心,辐射四周,华夏认同 奠基: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百家争鸣,著书立说;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发展:秦汉至隋唐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推崇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魏晋:魏晋玄学(战频动荡、逃避现实、及时行乐、精神寄托) 隋唐:佛学繁荣,儒学创新与发展 高度繁荣:宋元 新理学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南宋朱熹集大成者,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宣扬封建礼教,束缚思想。(程朱理学) 继承与批判:明清 明中后期:陆王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明清之际:抨击封建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禁锢思想与文化 冲击与复兴:近代 1840鸦战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潮流 1915—1917: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1919五四运动后,追求马克思主义渐成主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涵 ①以人为本,民本思想; 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③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④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⑥和而不同 特点 ①本土性;②多样性(对内);③包容性(对外来者);④凝聚性;⑤多样性 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②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拓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地理:位置相对隔绝; 政治:中央集权下国家统一、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发展完善; 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思想:①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②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③中华文化自身优势,具有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5)民族:民族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6)对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丰富文化内涵; (7)其他:①重视教育和史学传统;②先进人物的传承与创新(如孔子、朱熹等)。 拓展:古代西亚与古埃及在国家治理和人生态度上的比较 不同:古代西亚重视法律,重现世,态度悲观,古埃及重视法老的权威,重来世,态度乐观。原因:古代西亚频遭外族入侵、政权更迭频仍,自然灾害频繁;古埃及国家长期统一、政权比较稳固,尼罗河定期泛滥,更利于农耕,生活惬意。 拓展: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阿拉伯征服的地区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沉淀;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阿拉作人热爱学习;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形成新文化。 拓展:阿拉伯文化的世界价值 足迹遍布亚非欧,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承和融合东西方文化遗产,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印度、西方古典文化,并将它们传入欧洲,深刻影响欧洲文学和科学的发展。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佛教传入 过程 ①开始传入:两汉之际。②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儒道逐渐融合。③完成本土化: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④融入中华文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一部分。 影响 ①积极:对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诗词、书法、绘画)、建筑等产生深远影响; ②消极:主张因果轮回,消极避世。 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①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