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2.1指数函数的概念 1.通过具体的实例,经历数学建模过程,了解指数增长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体会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培养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通过指数增长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经历指数函数概念的归纳,并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意义,提升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底数的取值范围,并能应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具体的问题. 重点: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意义,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运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具体问题. 难点: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一)创设情景 一尺之锤,日取其半.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截取一半,第二天起,每天截取剩下的一半.那么,每天截取的木棍长度是多少?每天截取的木棍长度有什么规律? 某种细胞分裂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第2次由2个分裂成4个,如此下去,如果第次分裂得到个细胞,那么某细胞个数与次数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设计意图: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指数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任务1:探究什么指数函数增长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 问题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生活方式.由于旅游人数不断增加,A,B两地景区自年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A地提高了景区门票价格,而B地则取消了景区门票.如下表给出了A,B两地景区年至年的游客人次以及逐年增加量. 时间年 A地景区 B地景区 人次万次 年增加量万次 人次万次 年增加量万次 思考:比较A,B两地景区游客人次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怎样的变化规律?如果想继续研究16年,17年乃至后面的游客人次,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研究呢?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解:A,B两地的游客人次均在增长,但A地增长速度慢一下,而B地则更快. 可以才采用作图的方式继续研究16年,17年乃至后面的游客人次. 根据上表,分别画出A,B两地景区采取不同措施后的年游客人次的图象图和图. 思考:观察图象,A,B两地景区的游客人次呈现什么变化?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解:观察图象,可以发现,A地景区的游客人次近似于直线上升,呈线性增长,年增加量大致相等,约为万次;B地景区的游客人次则是非线性增长,年增加量越来越大.且从2002年起,将B地景区每年的游客人次除以上一年的游客人次,可以得到 值不变,所以,B地景区的游客人次的年增长率都约为,是一个常数. 结论:像这样,增长率为常数的变化方式,我们称为指数增长.因此,B地景区的游客人次近似于指数增长. 问题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含量会按确定的比率衰减称为衰减率,大约每经过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 思考:按照上述变化规律,生物体内碳含量呈什么形式衰减?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解:设死亡生物体内碳含量的年衰减率为,如果把刚死亡的生物体内碳含量看成个单位,那么 死亡年后,生物体内碳含量为; 死亡年后,生物体内碳含量为; 死亡年后,生物体内碳含量为; 死亡年后,生物体内碳含量为. 根据已知条件,,从而,所以. 所以,死亡生物体内碳含量每年都以的衰减率衰减. 结论:像这样,衰减率为常数的变化方式,我们称之为指数衰减.因此,死亡生物体内碳含量呈指数衰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领会指数增长和指数衰减模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2:探究指数函数的概念. 探究:(1)问题1中,年后游客人次与2001年的游客人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解:从2001年开始,B地景区游客人次的变化规律可以近似描述为: 1年后,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倍; 2年后,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倍; 3年后,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倍; 年后,游客人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