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75510

2.2.2 大气的水平运动 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日期:2025-01-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71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2.2,大气,水平,运动,课稿,高中
  • cover
体验自然之美,感悟地理魅力!大家好,我是XXX。欢迎走进我的说课课堂。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从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来看,本节课要求学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从教材的整体结构来看,它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框题,也是本节课知识体系的落脚点。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等压线图的判读、分析理想状态的风、高空风、近地面风等三种风的受力情况和最终风向,尤其是确定近地面风的最终风向。从图文结构来看,每段文字说明配备相关示意图。示意图让风的形成更加清晰直观、有动感。 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初中的物理力学基础知识可以有效的分析风的受力情况。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区分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此外,地理教学注重生活性和实践性。因此,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培养读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三种力对风的影响,说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原因和最终风向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判读等压线示意图、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看待自然、客观的认识地理事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风的形成原因,解释与大气水平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分析三种力对风的影响以及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最终风向。而在等压线图中描述风向并比较风速的大小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应当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分析重点、攻克难点,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课前下发导学案便于学生预习,课上辅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的设计理念。具体阐述如下:新课导入过程展示台风示意图(以近期的“山竹”为例),感受风的力量。提问学生说出生活中与风有关的自然现象,列举一些与风有关的成语诗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介绍影响风形成的三种力。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新的概念,讲解时采用类比法,利用台阶和坡度类比气压梯度,提问学生根据示意图回答课件展示的思考题,据此推导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有关结论。它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提示学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受热不均匀。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采用复习提问的形式唤醒学生的记忆,但要强调地转偏向力是一种偏移效果、实际不存在。 第二个教学环节主要介绍三种风的最终风向。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推荐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受力分析,并画出最终风向:1、理想状态情况下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但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使得风发生偏移,导致这种风实际不存在;2、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两个力达到平衡时,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3、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当三个力达到平衡时,近地面风的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另外,提醒学生读图时注意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值不同,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第三个教学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判读等压线图。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教材的活动题。四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分析甲乙两地的风向并比较风速的大小。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查指导,对错误结论及时引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