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文主题:艺术之美 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习作要求: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2.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今天让我们走进《伯牙鼓琴》这篇文章,感受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吧! 弹 纵情吟诵识知音 学习任务一 哉 zāi 巍 wēi 弦 xián 锺子期 少选 汤汤乎 复为鼓琴者 zhōng shāng shǎo wèi 我会读 初读文章,读出韵律美 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两分钟时间,结合课文注释或工具书,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0 01 : 开始/重置 0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2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好啊 心志、情志 高山,指泰山 高大的样子 好像 翻译: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借助注释 读明白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翻译: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借助注释 读明白 借助注释 读明白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 再次 值得 翻译: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学习任务二 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锺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农具)、拿板斧的樵夫。 yǐng 身份不同 读课文,用“ ”和“~~~~”分别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标注自己的感受 自学提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心中想着巍峨的高山就可以弹奏出来 过了一会儿,心中想着流水浩荡就可以弹奏出来 善鼓琴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善听琴 伯牙 锺子期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展开想象 展开想象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展开想象 想一想伯牙的琴声中还会出现什么景物呢? 杨柳依依 方鼓琴而志在_____ 善哉乎鼓琴,_____若_____ 徐徐乎 清风 清风 明月皎皎 方鼓琴而志在_____ 善哉乎鼓琴,_____若_____ 明月 皎皎乎 明月 白雪皑皑 方鼓琴而志在_____ 善哉乎鼓琴,_____若_____ 白雪 白雪 皑皑乎 这里不写清风明月,只写高山流水,这是为何呢? 高山象征着伯牙高远的志向。 流水象征着伯牙宽广的胸怀。 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听得懂,不仅仅听得懂,还能听得快,懂得内心的深处,这样的懂得才能叫做知音。 知音 破琴绝弦祭知音 学习任务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