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会写“归、巢、芦”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归巢、芦苇、霸占”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现代诗,背诵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仿照诗歌进行创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想象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 播放一段乡村傍晚时分的视频,视频中有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摇曳等画面,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 2. 引导语:“同学们,在这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现代诗二首》,去领略诗歌中别样的风景。”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 1. 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1)正音:“巢”读“cháo”,不要读成“cáo”;“罗”读“luó”,注意是边音。 (2)指导书写: “归”:左右结构,注意右边是“彐”,不是“曰”。 “巢”:上下结构,上面是三个“撇点”,下面是“木”,要写得紧凑。 (3)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重点生字,学生书空,然后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精读诗歌,体会意境(20分钟) 《秋晚的江上》 1. 默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教师引导学生圈出:归鸟、斜阳、清江、芦苇) 2.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江面上,一只倦鸟驮着斜阳飞回巢中,从江边的芦苇丛上空飞过。 3. 提问:“驮”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驮”字将鸟当作人来写,赋予鸟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的疲惫和斜阳的重量感,突出了画面的动感。) 4. 再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对美丽、宁静画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指导朗读:语速稍慢,语调轻柔,读出诗歌的宁静之美。 《花牛歌》 1. 自由朗读《花牛歌》,思考:花牛在做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花牛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 2.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1)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那只花牛,正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草地的柔软、温暖的阳光、微风轻拂等。) (2)花牛坐起来的时候,它可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天空中飘动的白云、远处的青山、飞舞的蝴蝶等。) (3)花牛在走的时候,它的步伐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花牛的悠闲自在,如步伐轻盈、缓慢等。) (4)花牛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在花丛中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等。) 3. 分小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花牛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等,把花牛当作人来写,生动地表现了花牛的悠闲自在、活泼可爱,充满了童真童趣。) 4. 多种形式朗读:男女分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