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92268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683559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课,中华,文明,起源,课件,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国家与文明 良渚与陶寺 传说与史实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2024秋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遗址探秘:实物见证中华文明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时间:距今约5800—5000年 地点:辽宁朝阳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祭坛、女神庙和埋葬贵族的积石冢, 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约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 生产力发展 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 从事生产的平民(被统治阶级) 专门从事管理的王(统治阶级) 出现 早期国家 人口显著增长 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 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牛河梁遗址 距今约5500-5000年 西辽河流域 陶寺古城遗址 距今约4300-4000年 黄河流域 良渚古城遗址 距今约5300-4300年 长江流域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第二章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 ,距今约 浙江余杭 5300-4300年 概 况 良渚古城 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城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宫殿区 外 城 内 城 通过庞大的工程量和炭化稻谷, 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程度? 社会特点: ①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②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王陵及贵族墓地 作坊区 储蓄区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良渚古城平面结构图 良渚古城遗址 随葬品数量的差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瑶山M7 反山M12 姜家山M1 文家山M1 卞家山M20 高等级 较高等级 中等级 低等级 随葬大量玉礼器 随葬少量玉礼器和部分陶器为代表 随葬少量 陶器和石器 无随葬品 良渚古城遗址中的不同墓葬规格的随葬品 (根据出土文物和姜军《良渚文化综述》整理) 社会特点:③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文化的玉器上普遍刻画一种神人兽面纹,其主体由天空中飞翔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在神人、神兽的周边还有飞鸟。考古发现表明各地良渚文化玉器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一。因此,神人兽面纹也被称为良渚文化的“神徵”。 良渚文化的玉器上普遍刻画一种神人兽面纹,这反映了什么? 社会特点:④可能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 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 ,距今约 山西襄汾 4300-4000年 概况 陶寺古城 社会特点:阶级分化严重 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分布集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贵族墓地发现用人殉葬现象。 陶寺中期平民墓葬 宫殿宏伟 陶寺都城平面布局简图 墓葬类型的差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陶寺古城遗址 带书写符号陶壶 陶寺遗址3072号大型墓中出土 彩绘龙纹陶盘 有一定文字系统 陶寺古城遗址 中原文明独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 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从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的考古发现,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