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98320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42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滋味而强说愁,与如今历经沧桑、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的对比,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抒发了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之情。 这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教材中,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宋词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 掌握词的表现手法,如对比、用典等。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 掌握词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词人“欲说还休”的复杂情感。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词句,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乐和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视频,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辛弃疾有哪些著名的词作吗?”引导学生回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初读感知 教师范读这首词,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 指名学生朗读这首词,其他学生点评。 3.赏析词句 赏析上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提问学生:“少年时期的辛弃疾为什么会‘强说愁’?”引导学生理解少年时期的辛弃疾涉世未深,对“愁”的认识比较肤浅,只是为了写新词而勉强说愁。 分析词句:“爱上层楼”中的“层楼”有什么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层楼”象征着少年时期的辛弃疾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总结上阕内容:上阕通过回忆少年时期的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景,表现了少年时期的辛弃疾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赏析下阕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提问学生:“如今的辛弃疾为什么‘欲说还休’?”引导学生理解如今的辛弃疾历经沧桑,识尽了愁滋味,却无法言说,因为他的愁绪太过沉重,难以用言语表达。 分析词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天气凉爽,实际上是辛弃疾在无奈之下的一种自我调侃,表达了他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总结下阕内容:下阕通过描写如今的辛弃疾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的情景,表现了辛弃疾历经沧桑、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无奈。 4.体会情感 提问学生:“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少年时期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对如今历经沧桑、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