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99867

【大单元】统编版六上第七单元第3课时 伯牙鼓琴 课件+教案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124486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统编,第七,3课时,伯牙,鼓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伯牙鼓琴 内容分析: 《伯牙鼓琴》写出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标注停顿、读好节奏、借助注释、上下关联等方法,可以迁移运用这些方法,重在指导学生把握关键词想象乐曲之妙,体会知音之情。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引导学生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②语言运用:理解《伯牙鼓琴》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③思维能力:通过引用记叙文的学习方法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大意。让学生充分感受伯牙遇到知音时的喜和失去知音的悲,感知艺术的独特魅力。 ④审美创造: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魅力和特点,深刻体会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谊。 任务流程:听一听音乐的故事。 《伯牙鼓琴》和《月光曲》两篇课文都以音乐为媒,歌颂了温暖的情怀和高洁的品格,将这两篇课文整合到一个活动之中,意在深度聚焦音乐艺术之美。教师可以采用互文阅读的策略,学生在比较、联系、反思、表达中深度阅读,提升素养。 重、难点: 1.通过引用记叙文的学习方法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大意。 2.通过设计情景和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伯牙遇到知音时的喜和失去知音的悲,同时也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感知“知音难觅’。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音乐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课题。 (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音频,老师在音乐中介绍资料袋中的内容。 (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被人尊为“琴仙的俞伯牙和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樵夫锺子期流传千年的感人故事。 2.理解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2)指名学生说一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 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听音频,感受音乐之美,感悟友情之重。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古琴乐曲中介绍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话知音的千古故事。让学生感受音乐可以触动人的心灵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聆听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学生上课的紧张气氛,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文言文的语境中去。 第二节: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1.师范读,配乐。 2.学生齐读。教师指导拼音。 “汤汤乎”的“汤”念shāng。“以为”的“为”读wéi;“复为”的“为”读wèi。 重难点语句,做到停顿适当、读出重音。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古琴者。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设计意图:文言文简洁凝练。读好语气词和停顿,不仅能体验到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意的初步感悟。 第三节:品读“鼓琴”,体验“知音” 1.划分层次,理解大意,感悟知音。 (1)默读课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说一说哪个部分是详写? 预设:课文可以划分为三部分(起因、经过、结果),详写的是经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深入课文,借助注释明大意,理解内容悟“知音“。 教师引导: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你从哪里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圈画出相关句子。 ①锺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是表赞叹之意。伯牙隐藏在琴声中远大的志向如泰山一般巍峨(延伸出泰山)。只有锺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